高效骨痛康官方旗艦店:不知道到底該不該做,能不能做?
養孩子可真累!
估計很多父母都會有這樣的感受,確實現在養孩子和我們父母那一代養孩子有很大的區別,對比之下,現在的父母養孩子要投入大量的體力、腦力和財力,所以,大家會覺得格外累。
體力上的累,或許睡一覺就緩過來了,而且隨著孩子逐漸長大,體力上的消耗會逐漸減少。
心理上的累,卻是一年接著一年,望不到頭。
如果你有這樣的感覺,并且越來越沉重,越來越累,那就需要停下來,仔細覺察一下自己有沒有“過度養育”。
或許并不是孩子難養,而是父母過度養育,內耗了自己
我們不能否認有一部分孩子確實是“難養”,在氣質類型分類中,確實有一類孩子是屬于“難養型”,這類孩子的父母真的很累,如果沒有科學系統的養育方法,會更累。
如果你的孩子不屬于這種類型,也沒有其他異常的情況(比如身體抱恙),帶養起來依然非常累,可能真不是孩子的問題,得思考一下自己的養育方式,是不是過度了、大包大攬了。
比如以下這幾種情況,就屬于過度養育。
1、孩子自己能做到的事情,父母依然全力代勞
隨著孩子長大,自己能做到的,不需要父母代勞的事情一定是越來越多的,這才是一個正常的趨勢。
比如吃喝拉撒這些涉及生活自理能力的事情,一兩歲的孩子獨立吃飯有困難,尚且理解,因為精細動作、手眼協調、咀嚼能力確實不足,三、四歲還不能獨立吃飯,需要父母喂飯的,妥高效骨痛康膠囊一盒批發多少錢妥的屬于過度養育。
這種情況太多見了 ,在我接觸的案例中,很多孩子四五歲了依然需要父母追著喂飯,不喂就不吃,這個年齡喂飯可不像一兩歲那個時候好喂了,孩子會各種磨嘰、拖延、父母得罵著催著才能勉強吃完一碗飯。
從加輔食到4歲,一天三頓飯,頓頓都要喂,父母能不累么?
明明是孩子能力范圍之內的事情,他自己可以做,但父母依然主動代勞,再疊加上其他的養育任務,心力交瘁。
2、總是擔心孩子有危險、做不好、做不到
有一些父母,不是被養育孩子的真實活動累倒的,而是被自己腦海里幻想出來的各種危險嚇倒的。
孩子想去沙坑玩,父母就開始擔心,今天天氣好,肯定很多小朋友都去沙坑玩,擠來擠去的,萬一小朋友揚沙子怎么辦,萬一小朋友搶玩具怎么辦,萬一看不住孩子丟了怎么辦。
孩子還沒去玩呢,父母就已經設想了無數種可能會發生的危險。
僅僅只是可能會發生,并不是一定會發生,況且就算發生了,也是可以解決的啊。
孩子在游樂場,想要自己嘗試一些從未玩過的項目,父母就開始擔心,這個太高了,那個太快了,孩子肯定爬不上去,抓不牢,不行不行,孩子肯定搞不定。
孩子還沒開始嘗試呢,父母就已經預判了他做不好,做不到。
孩子從出生到長大要經歷的未知的事情太多太多了,如果父母總是如此擔憂,消極判斷,心能不累嘛?
有些人會說,當父母的哪有不心累的,我們做父母的就應該為孩子遮風擋雨,但是,大家有沒有想過,過度養育帶來的弊端。
過度養育,感動的是父母,傷害的卻是孩子
父母的擔心、憂慮情緒傳遞給了孩子,讓孩子產生自我懷疑和自我否定,繼而不敢去挑戰和嘗試,或者借著叛逆勁兒依然去做了但失敗了,成為父母擔憂的佐證:
你看,我早都說過不能這么做吧,這有危險吧,你還不信。
當那些“危險、沖突、失敗”真的發生了,父母覺得自己很英明,孩子覺得原來我真的如父母所判斷的那樣,能力不足,我做不好這些事情的,我也應對不了沖突和失敗的。
父母的過度代勞,大包大攬,把本應該屬于孩子且他自己能做到的事情都扛在自己身上,最后得到的結果是:孩子懶惰、不負責任、沒有內驅力。
上學遲到了,孩子怪父母沒叫自己起床
工作不如意,孩子怪父母沒能力沒背景
總之一切錯誤都在外部環境和父母身上,和自己的行為沒有任何一點關系。
曾任上海市建平中學的校長馮恩洪先生說:現在的孩子成長環境變了,營養上得到充分的保障,家務上得到全部的解脫,個人愿望得到成倍的滿足,家長很善良,都希望孩子少吃苦。
是啊,父母竭盡所能地替孩子扛起一片天,但卻忘了考慮,當自己扛不動的時候,誰來給孩子扛?
對于普通工薪家庭來說,給孩子兜底整個人生的能力是很弱的,父母陪伴孩子走一段路后就得放手了。
養孩子的正確趨勢,應該是逐漸放松,逐漸放手,越來越輕松才對
1、了解兒童發展心理學,抓住每個年齡段發展的主線任務
如果父母能基本了解兒童發展心理學,就能夠從一個宏觀的角度看待孩子的成長,掌握一個基本的規律:孩子不同的年齡段有不同的發展任務和需求,我們只要把這個階段的主要發展任務抓住了就行。
用一個時下新鮮的詞來說就是“主線任務”,不需要把所有的目標和任務都放在一個時間段,這也要操心,那也要抓緊, 父母會壓力巨大,無比焦慮。
比如學齡前的主線任務是語言、運動、情緒、自我意識,規則意識、安全感、社交、吃喝拉撒等基本生活自理能力的培養。
在把這些主線任務搞定的前提下,有余力的話,再開展一些副線任務,比如:英語啟蒙、數感培養等。
養育孩子的任務得有主次、先后、緩急之分,以便家長把原本就不怎么多的精力最大化利用,如何分辨呢?學習,學最基礎的兒童心理學。
凡是多少懂點兒童心理學的父母,養娃一定比啥也不懂還賊愛雞娃的父母輕松。
高效骨痛康是正規2、敢于放權給孩子,用信任代替質疑
什么樣的父母養娃最累?想得很多、做得很多、啥都要管的保姆式父母最累。
這類父母以保護孩子為旗幟,將所有和孩子相關的事情都攬到自己這里,這件事情該不該做、能不能做、做了有什么風險、不做有什么好處、如何避免失敗、怎樣才能成功,父母都得把關,審批。
看起來是幫助孩子,害怕孩子走彎路,其實是對孩子的不信任,總認為以孩子那少得可憐的認知能力和人生經驗,是沒有辦法做出正確的決斷的,是要犯錯的。
可是,那些父母認為的正確,就是真的正確嗎?
不敢放權給孩子,最終導致父母超負荷工作,孩子失去自主選擇、自主決斷的獨立能力。
所以,養孩子要想輕松,其底層邏輯是,逐步的,把原本屬于孩子的事情一點點交給孩子去做,借此培養他們的獨立自主能力。
從手把手,過渡到搭把手,最后實現放開手。
哪些權利是需要放給孩子的呢?和自我意識發展相關的選擇權、決定權、計劃安排的權利、承擔責任的權利。
比如:今天玩什么游戲,如何玩游戲,這頓飯孩子想吃多少,選哪本書看,和哪個小朋友玩,買哪個玩具,穿哪件衣服等等。
這些事情,很小,卻很容易因為惹毛父母而被剝奪。
3、父母做自己的事情,發展自己的愛好
當父母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孩子身上的時候,就如同拿著一個放大鏡在看孩子,優點被放大的同時,暫時做不好的地方也會被放大數倍。
這就會出問題了,父母總是在關注孩子的一舉一動,并寄予很嚴格的要求和很高的標準,發現一個做不好的地方,就立刻警惕起來,一頓頭腦風暴:
這個行為是不是要糾正?如果現在不糾正會不會以后就掰不過來了?孩子怎么隔幾分鐘就動一下,坐不住,不專注,是不是有多動癥?孩子怎么總在自己玩,是不是社交能力有問題?
要知道,有些行為,如果父母不去過度關注它,就不會成為問題。
到哪里能買到高效骨痛康膠囊所以,要想養娃輕松,父母需要把放在孩子身上的注意力拿回來一些給自己,做自己愛做的事情吧,發展發展自己的興趣愛好,讓自己充實起來。
?當你沉浸在自己的事情中(玩手機除外)孩子也會在一邊沉浸在他自己的事情里。
各自安好,安靜平和,放松愉悅,這種氛圍會同時滋養著父母和孩子。
更重要的是,當你專心做自己的事情的時候,孩子也獲得了不被打擾的空間和自由,成為他走向獨立的力量。